AG体育京西福地石存照 文传千古拓有痕——访石景山区非遗“传拓”传承人庞献坡
发布时间:2024-01-03 17:07:08

  AG体育拓制过程是枯燥的,在野外拓碑是艰难的,但,每当完成一幅拓片,看到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瑰宝叹为观止,对古代匠人精湛技艺赞不绝口,眼中流露出诧异的光芒,枯燥和艰难瞬间消散,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力量。—— 庞献坡

  “传”,续也;“拓”,意指用纸墨摹印碑石或器物上的文字与花纹。传拓,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复制方法,复制而成的拓片世代相传,不仅可作为人们了解历史、学习书法的临摹样本,还可作为艺术品供人赏析。那么,传拓起源何时?拓制方法和过程如何?在当今社会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访了石景山区非遗传拓艺术传承人庞献坡,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开启一场传统文化饕餮之旅。

  庞献坡现为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石景山区非遗传拓艺术唯一传承人,面对疑问,他向笔者介绍:传拓技艺历史悠久,最初是为了保存经书、碑文。是文化遗产,也是传世技法。传拓艺术的出现有两个先决条件,墨和纸张的发明。我国石刻文字纸墨拓片形成可考时间为初唐。传拓技术出现后,为中国书法保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各种汉字书写艺术得以保留至今,使后人既可欣赏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书法作品,还可作为学习书法的摹本。此外,传拓还可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器物原貌,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庞献坡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传拓所需工具:打刷、油泥、拓包、墨板、木槌等,根据工序用处各有不同。简单说,是以纸、墨、白芨等为原料,使用自制工具,经湿纸、扑墨、揭取、托裱等看似简单,实则枯繁的工序,完成拓本,整个过程,完全依靠人力手工。按拓制物品种类分为碑拓、拓器形、摩崖石拓。碑拓,顾名思义,拓制石碑上文字或图像;摩崖石拓最为艰险,是将刻于山崖石壁上的文字或图像拓印下来。因石刻面积普遍较大,对传拓技术要求更高,纸、墨工具甚至天气等因素,均可影响完成效果。拓器形也叫全形拓,追求立体效果,类似现今三维立体状。掌握这种拓法的人须具备透视学、绘画器物图技术等美术功底,再结合传拓经验才能完成。

  一幅拓片完美呈现,不仅受拓制内容、拓制者技艺等层面影响,还会融入拓制者灵感、审美和思考等全面因素,这也是目前具备全面技艺传拓者人数稀少的重要原因。庞献坡自幼便对绘画、书法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学校美术课上,除修习基本绘画技艺,他常常围绕在老师身边探求绘画技巧,渐渐地,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远远解不了兴趣之渴。一次偶然机会,他拜在著名书画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韩振刚教授门下,开始专业习画之路。正是那几年的专业学习,使他的工笔画功底得到大幅提升,在韩教授那里,不仅修习到水墨画、工笔画等绘画技巧,也传承了韩教授作品擅长的自然、通透之美。参加工作后,靠着娴熟绘画功底,庞献坡顺利成为一名国有商场美工,在电脑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商场展示海报、形象品宣内容都出自他手。这些,都为他后期传承发扬传拓技艺打下坚实基础。

  与“传拓”结缘,与他自幼对美术、绘画等相关领域的痴迷密不可分。随着在绘画领域的深耕,他开始接触“传拓”,通过传拓作品传达出的古代匠人雕制的精美石刻、不同字体的石碑、代表年代极高艺术造诣的摩崖造像等,都让庞献坡兴奋不已。像发现珍宝般,他一头扎进“传拓”这片传统文化深海里。他自费买来书籍,将拓片与实物精细对比,一次次户外碑拓揣摩练习,在全形拓及摩崖石拓领域深耕细作。数年磨一剑,精研传拓技艺AG体育,积累了深厚功底。最终,不仅练就纯熟的传拓技艺,还在文物资料整理留存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成为区级非遗传拓艺术传承人。

  石景山区全域处于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自古便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古香道、古商道、古河道、寺庙内以及崖壁上,有许多石碑石刻文物遗存。近年来,庞献坡俯身于山水间,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双手拓制文物遗存,对石景山区散落野外的古碑、残碑、弃碑及摩崖石刻进行抢救性留拓。

  天泰山慈善寺为石景山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院内散落许多明清古碑,为将石碑内容完好保存,进行史料挖掘和研究,更好地进行宣传展示。庞献坡将石碑石刻内容制作成拓片,不仅如实还原了碑刻内容,还赋予了强烈浓厚的艺术气息,使古老的石碑石刻得到文化升华。初冬时节,他顶着寒风赤膊上阵,在半山腰间将集三代圣人智慧大成的“谦卦”摩崖石刻拓制成稀世拓片;炎炎夏日,他攀爬到大悲坛上,顶着烈日拓制充满神秘色彩的龙凤砖雕江河湖海;石刻文物园中,石刻内容经过拓制,蕴含哲理的故事鲜活再现,洋溢生活气息的旧时场景赫然眼前。庞献坡手机中还有一组照片,是多年前在首钢厂区拓制古碑的场景,说起那段日子,他依旧唏嘘:“那些天,收音机里十几个台每天几点有什么节目,甚至几点几分有火车经过我都门儿清,一个小碑,拓了整整200张。”每天,他登着梯子,耳边是风声、火车声、电台声,不停重复一个姿势两个月之久,从第一幅到最终完成,全部一次成型。

  庞献坡最为擅长的是全形拓及摩崖石拓,但他并未拘泥于此。近年来,以慈善寺非遗传承基地工作室为平台,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将“传拓”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元素结合,从而能让更多年轻人喜爱接受。为学生上课时,他就地取材随节气而动,捡拾地上落叶,创新研制出“树叶拓”;八一前夕,他将象征军民鱼水情的“真鱼拓”送到共建部队手中;遇朋友家中老人寿诞,他拓制“天下第一福”送上祝福;特殊时期,他又研制出象征平安出行的“绿码(绿马)”……各旅游文化场所,常常能看到他现场教授游客体验传拓的忙碌身影。经一番匠心妙手,拓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元化种类,成为提高公众审美,践行传统文化为生活赋能、为日常添彩的文化载体,也为新时代传拓技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被问及是如何在枯燥繁琐的拓制工序中坚持走过数十载时,庞献坡略低头沉思后回答:敬畏。拓制时,靠的不仅是娴熟技艺,还有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如今,无论多忙多累,他每周都会走进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园,为孩子们上一节非遗传拓课,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听到孩子们动手学习传拓发出的笑声,庞献坡深感欣慰:虽耗时费力,但仍有年轻人喜爱,愿意尝试,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化便得以传承,文脉就不会断层,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