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体育AI也能拍电影了。今年2月,文生视频工具Sora的出现轰动业界,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AIGC影片的放映再一次让观众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4月24日至26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电影短片单元”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举办。本次AIGC电影短片大赛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430多部作品,23部影片最终入围终评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艾胜英介绍,参赛作品涵盖剧情、动画、科幻等27种类型,参赛作品时长从1-18分钟不等,其中5分钟以内的短片数量占比八成。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开设AIGC赛道,这与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频繁“高光”密不可分。
从Chat-GPT到Sora,AI无疑为创作注入了新的可能性。爱诗科技合作者生态负责人熊沁茹回忆,曾有一位54岁的创作者给团队发邮件说,他戴着老花镜,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创作了第一部AI短片;也有失业的导演利用AI创作商业广告,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即使不会绘画、不会拍摄,也能利用AI讲出自己的故事,创造出可以被传播、被消费的内容。”这是熊沁茹作为从业者最直观的感受。
AI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孙悟空极有可能就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化验报告显示,孙悟空是一个硅基生命,身体成分与芯片有80%的重合”……这些有意思的细节来自在北影节展映的影片《明日说法:大圣落网记》。在这部影片中,制作团队不仅以AI为工具,更以AI为主题,对经典作品《西游记》作了一番诙谐幽默的“新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本次本次AIGC电影短片大赛版块展映的23部作品中,AI的“元素”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有的视频画面由AI生成;有的视频用AI配音或配乐;在一些影片中,AI甚至“当”起了编剧;《AI升职记》《达·芬奇计划:新文艺复兴》等影片还将人工智能的主题融入创作,用AI讲AI故事,有笑点,也有思考。
不久前,OpenAI选择在TikTok上发布Sora,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分析说,大量文生视频工具与短视频平台的结合,进一步降低了内容生产成本AG体育,可能会引发内容消费模式的重大变革。
“目前AI最适合参与的两种创作类别分别是伴随大量旁白的伪纪录片与充斥大量情感的MV影片。”AI短片创作者、导演祝上介绍,“聪明的创作者会基于现有技术,设计适宜的剧本,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学风格与AI生成的影视风格相匹配,以至看不出来AI的痕迹,实现对观众的终极尊重。而更优秀的创作者会在有限技术条件下,努力向可表达的美学边界探索,反哺影视工业生产。”
AI是万能的吗?“不是”——这是许多AI视频创作者的共同心声。LensGo负责人梁健指出,“目前很多AI生成视频在视觉上的质量可能已经达到了偏影视级的效果,但它本身的叙事和动作的表演还是很欠缺。”而NeverEnds联合创始人曲东奇认为,“视频的时长和成本,其实是AI生成视频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Sora生成一分钟的视频,需要花费一个小时。”
除了时间成本问题外,曲东奇还列举了几个当下AI影视产业发展的“痛点”:第一个是AI生成视频的画面精度比较差AG体育,比如视频中人物的皮肤纹路可能很模糊;第二个是市面上的许多AI软件基本能生成3~4秒的片段,看起来像PPT;还有画面的一致性问题——使用相同的描述词,生成的两条视频可能截然不同。
熊沁茹同样认为,现在技术上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她谈到:“比如不同镜头中保持同一人物的连贯性、生产一些有中国元素的素材的时候准确性不够高等。”
面对这些问题,创作者能做些什么呢?熊沁茹给出的答案是:继续创作。同为创作者的祝上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作者在剧本设计的阶段就要力求做到AI亲和。AI不是万能的,它的上限很高,但它的下限也很低。有时AI实现不了创作者想要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在文学创作的层面做好设计,尽可能地让AI这个‘简陋’的工具达到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
在祝上看来,当下AI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AI其实还是一个补充性质的工具。未来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辅助我们创作的工具会越来越多,最终其实还是要落回到创作者本身,创作者想要什么,他去选取对应的工具。AI只是其中一种工具。”
王雷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指出,人工智能并非能够直接生成完整电影的工具,而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充当副驾驶的角色,提供辅助和优化,但无法完全取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劳动。
对于如何用好AI这一工具,本次AIGC短片单元最佳影片《致亲爱的自己》的主创陈刘芳或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介绍,在影片制作中,AI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成片进行风格转换。具体而言,从剧本创作到实际拍摄,以及后期抠像等工作都依然由人工完成,但底片完成后按下“一键渲染”,即可将其转变成任何想要的风格,无论是二维、三维动画还,是真人影像。
陈刘芳说:“这个过程很像套了个滤镜,但又不能让观众觉得你是套了个滤镜,这就是难点所在。你需要找到还原真实和艺术化处理之间的平衡。”为此,在为期三个月的创作时间里,主创团队将前两个月几乎都投入到了“寻找平衡点”的工作中,主要是对前期美术风格进行深入探索与测试。
“AI技术至少每三个月就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更新,作为工具,它会越来越强大。创作者真正需要把握的是,如何在AI工具爆发之前,把自己的技能打磨好。”技术出身的梁健对此感悟很深,“AI的迅猛发展更突显了讲故事,做分镜和剧本创作等能力的宝贵。相比较AI,创作者应该花更多心思在打磨自己的基本功上。”
祝上说:“虽然现阶段AI影像仍然是无法量化的现实,但是我们需要去做这件事,通过扶持这个行业引起我们全社会对于AI技术的普遍关注,共同参与到AI发展的大潮当中去,发挥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像北影节一样的平台,聚集起有能力、有经验、有兴趣的人,共同照亮前路。”